首页 > 综合百科 > 元宵节是法定节日吗

元宵节是法定节日吗

来源:互联网转载 时间:2025-04-18 10:41:14 浏览量:

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我相信元宵节是大家最重视的节日,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当然,在我们这一天的到来,我们大家会准备些许的庆祝的活动,那我们在元宵节的时候有法定节假日吗,这时候我们大家就会很疑惑元宵节是几月几日,在这一天的到来会不会给我们假期,毕竟过年完了的缓冲期相信我们大家并不想上班,接下来,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搬好小板凳坐前排哦。

一、元宵节是法定节日吗

元宵节不是法定节假日,元旦、春节、清明节、国际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为国家法定假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不属于法定节假日。

元宵节是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有一部分意见建议将其也设立为国家法定节日,对此进行了认真研究。考虑到目前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不宜再增加,而元宵节距离春节较近,中秋节虽然也与国庆节相邻,但相比之下中秋节影响更大,因此此次暂不将元宵节增设为法定假日。

二、元宵节吃什么

汤圆

在我国南方地区,不只是元宵节,哪怕大年三十、春节,汤圆也是必吃美食。传统的汤圆以馥香软糯的糯米面为皮,包入花生、黑芝麻等甜蜜馅料,软糯清甜、馥香怡人,是南方地区最著名的地方特色小吃之一。近些年,随着汤圆的发展,这种地方特色美食已经成为了全国人民过元宵节的必吃美食。而且,种类也更丰富多彩、形形***:有水晶汤圆、彩色汤圆、肉馅咸味汤圆等,馅料更丰富、色彩更绚烂,让人大开眼界、大饱口福。

元宵

可能很多人认为,汤圆与元宵是一种小吃,只是南北方不同的叫法罢了,这样认为就大错特错了。汤圆与元宵可不只是南北方的地域差异,还有个头、制作方法等很多区别。汤圆一般是用糯米皮包入馅料,然后在手心里团啊团;元宵则是先形成方形固态馅料,然后在糯米粉里面滚啊滚。也可以这样理解,南方包汤圆,北方滚元宵。一般汤圆个头较大,而元宵则个头较小。

饺子

在过去,我国北方地区元宵节吃什么传统美食呢?当然不是汤圆了,“好吃莫过饺子”,在北方人眼中什么也抵不过一顿饺子,过元宵节亦是如此。一般在元宵节这天,北方地区每家每户都要包饺子吃,俗称“过十五”。在我国南北方交界地区,则是饺子、汤圆都要吃,在民间也一直有“十五扁、十六圆,一天吃饺子,一天包汤圆”的说法。

元宵油茶

我国有些山区,则有“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的说法,扁食指的就是水饺,而打油茶则是类似于一种加了菜、水果的咸粥或甜粥类面食小吃。过年期间,人们天天大鱼大肉,到了元宵节,估计没有什么比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油茶更让人心旷神怡的了。好喝又暖胃,特别是过年期间容易上火、厌食,吃饭没胃口,看什么也腻,这时候一碗油茶是最治愈的。

生菜

生菜与“生财”谐音,故生菜就成为了广东人过年及元宵节期间的必吃食材。一直有元宵节“偷”摘生菜的习俗,寓意生财。生菜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直接生食、蘸酱佐食、凉拌热炒,是一种可清热去火的好食材。

枣糕

大枣是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材,有着馥郁醇厚的香味,一直有“活维生素丸”的美誉。用红枣做成的红枣糕,在过去一直是一种宫廷糕点,枣香馥郁、清甜怡人、醇厚绵远、回味悠长。在我国有些地区,则有过元宵节吃枣糕的传统,也是寓意步步升高吧。

年糕

在我国北方很多地区,也有过元宵节吃年糕的传统。这种北方的枣年糕与南方的糯米年糕大相径庭,是用红枣与金黄色的黏性黍米面蒸制而成,一般在过年及元宵节期间食用。特别是过年期间蒸制的年糕,存放到元宵节时,红枣都流出了清甜的枣油。把这种红枣年糕简单切片,放锅中煎至两面金黄色,绝对不输任何糕点,吃起来那叫一个香,是很多70、80后几代人记忆深处最绵远的永恒回忆。

面条

在我国江北地区,流行着这样的说法:“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意思就是说人们过元宵节期间,吃完了元宵之后赏花灯,游玩了一晚上,肯定饿了。赏完花灯,等摘下花灯后就要吃碗面条,也寓意长长久久、顺顺妥妥,这才有了“吃了以后望明年”之说。

三、元宵节的习俗

1、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 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2、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3、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4、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

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

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

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5、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

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

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

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

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

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

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相信我们大家在了解元宵节是不是法定节假日的同时也了解到了元宵节的习俗,相信我们大家或许对于元宵节不能在家跟家人同欢乐而有点小伤感,我们可以让家人在游玩的同时去给我们录视频,让我们也乐在其中,这样工作和玩乐俩不误,这样岂不是一箭双雕吗,好了,今天的介绍就到这了。

© 转乾企业管理-攻考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