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答谢中书书写作背景50字(答谢中书书写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写作背景50字(答谢中书书写作背景)

来源:互联网转载 时间:2025-05-22 01:21:49 浏览量:

1、创作背景《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

2、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

3、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

4、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5、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朝代】南北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6、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7、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8、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0、译文山、水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

11、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

12、两岸石壁直立,五颜六色,交相辉映。

13、绿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有。

14、早晨,雾将散未散时,灵猿丽鸟啼鸣;夕阳西下,潜游在水中的鱼儿欢快地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仙境。

15、但从谢灵运后,就没有人能欣赏到这般美丽的景色中了。

16、扩展资料:赏析《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17、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18、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19、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20、“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2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2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24、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25、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26、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27、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 转乾企业管理-攻考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