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由来历史典故(冬至由来)
1、冬至也称冬节、亚岁。
2、冬至是来自于二十四节气之一。
3、一般来讲,我们在讲冬至的时候会讲到传统节日,其实冬至是包含传统文化和自然科学两个方面。
4、冬至首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是我们的一个传统佳节。
5、同时冬至这一天是北半球上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这一天也是有着自然科学意义的。
6、一、冬至的来历是什么?冬至是来自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的时候甚至可以把冬至当成新的一年来计算,比如在周朝的时候,冬至之后,便是新的一年。
7、古人常说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就是从冬至这天开始,下一个循环就要开始了,所以把这一天定为冬至,很多朝代都会把冬至定为元旦的形式来度过。
8、我经常说的日短至和日南至都和冬至有着直接的关系,古人是充满智慧的,虽然那个时候并没有现代科学的出现,但是古人们依然通过细心的观察留意到了冬至的特殊性。
9、在冬至这一天,太阳正好直射南回归线,所以也是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
10、二、冬至的时候我们一般都做什么?在冬至的时候,我们一般都喜欢吃饺子。
11、吃饺子的习俗相传是来自于汉朝的张仲景,冬至的时候马上就要过冬了,所以张仲景把一些药材包在饺子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护穷人们的安全,这个习俗慢慢就延续下来了。
12、冬至的时候也会有一些其他习俗,比如在唐朝的时候,冬至这一天都会是祭天和祭祖的日子,这个时候作为一个普通人一般都要回家孝敬长辈。
13、而到了明朝和清朝的时候,这个传统得以延续下来,很多人都会在这一天去祭祀祖先。
14、因为这一天我们讲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这一天就是我们常说的阴气最盛的时候。
15、最后到了现代社会,很多人似乎都已经忘记了我们的传统节日。
16、冬至的时候不一定要求我们过得多隆重,但至少可以和家人相聚一起吃一顿饺子,讲求一个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17、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18、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19、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古时民间有在“八节”拜神祭祖的习俗。
20、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
21、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
22、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23、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不是最低。
24、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25、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26、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
27、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28、冬至的风俗有哪些呢?祭天。
29、汉代,人们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30、皇帝要于此日祭天,群臣也互相祝贺。
31、此习俗一直延续至清代,成为在冬至日必须举行的一种仪式。
32、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
33、“冬至饺子夏至面”,过去人家过冬至,饮食习俗多为吃饺子。
34、每逢冬至,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35、吃饺子习俗追溯到东汉时期,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原为医官,告老还乡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
36、他看见南阳的乡亲受冻饿之苦,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
37、于是他就叫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捏成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驱寒矫耳汤”施舍给乡亲吃。
38、乡亲们服食后,冻烂的耳朵治好了。
39、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这种“捏冻耳朵”吃,说是冬至吃了饺子不冻人。
40、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41、在南方,冬至盛行吃汤圆,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42、藏冬冰。
43、北方一般都在冬至前后,修窖藏冰。
44、人们用铁钎自河中凿冰,宽一尺多,长二尺多,称为一方。
45、在冬至这天将冰藏窖中,封闭严实,同时藏入各种鲜果,春后取出,在市上销售,颜色宛如刚从树上摘下来一样。
46、南方沿海居民,也习惯在冬至后修缮冰窖,储藏冰块,以便第二年打鱼期间为鱼保鲜。
47、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48、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49、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
50、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51、在中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52、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
53、“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二十四节气”原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确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廿四节气有着密切关系。
54、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种定期节日,拜神祭祖丰盛祭贡品发展出节日宴饮活动,也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即所谓节庆民俗。
55、扩展资料: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56、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57、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58、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要吃饺子也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59、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这天都会过节庆贺。
60、南方沿海不少地区有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
61、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
62、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