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的意思解释(釜底抽薪的意思)
1、 发音 fǔ dǐ chōu xīn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做事非常彻底 释义 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
2、把柴火从锅底抽掉。
3、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 英语翻译 extracting the firewood from under the cauldron 出处 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5、” 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6、” 近义词 抽薪止沸 反义词 火上浇油、扬汤止沸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做事非常彻底。
7、 示例 如今有个道理,是“~”之法,只消央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
8、(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 [编辑本段]典故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
9、公元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
10、当时,曹操据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二万多人。
11、两军离河对峙。
12、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
13、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摆开渡河架势。
14、袁绍怕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
15、谁知曹操虚晃一枪之后,突派精锐回袭白马,斩***颜良,初战告捷。
16、 由于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双方粮草供给成了关键。
17、袁绍从河北调集了一万多车粮草,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
18、曹操探听乌巢井无重兵防守,决定偷袭乌巢,断其供应。
19、他亲自率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衔枚疾走,夜袭乌巢,乌巢袁军还没有弄***相,曹军已经包围了粮仓。
20、一把大火点燃,顿时浓烟四起。
21、曹军乘势消灭了守粮袁军,袁军的一万车粮草,顿时化为灰烬,袁绍大军闻讯,惊恐万状,供应断绝,军心浮动,袁绍一时没了主意。
22、曹操此时,发动全线进攻,袁军士兵已丧失战斗力,十万大军四散溃逃。
23、袁军大败,袁绍带领八百亲兵,艰难地***出重围,回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
24、 【其他】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野心勃勃,他串通楚汉等七个诸侯国,联合发兵叛乱。
25、他们首先攻打忠于汉朝的梁国。
26、汉景帝派周亚夫率三十万大军平叛。
27、这时,梁国派人向朝廷求援,说刘濞大军攻打梁国,我们已损失数万人马,已经抵档不住了,请朝廷急速发兵救援。
28、汉景帝命令周亚夫发兵去梁国解危。
29、周亚夫说,刘濞率领的吴楚大军,素来强悍,如今士气正旺。
30、我与他们正面交锋,一下恐怕难以取胜。
31、汉景帝问周亚夫准备用什么计谋击退敌军。
32、周亚夫说,他们出兵征讨,粮草供应特别困难,我们如能断其粮道,敌军定会不战自退。
33、 荥阳是扼守东西二路的要冲,必须抢先控制。
34、周亚夫派重兵控制荥阳后,分两路袭击敌军后方:派一只部队袭击吴、楚供应线,断其粮道;自己亲自率领大军袭击敌军后方重镇冒邑。
35、 周亚夫占据冒邑,下令加固营寨,准备坚守。
36、刘濞闻报大惊,想不到周亚夫根本不与自己正面交锋,却迅速抄了自己的后路。
37、他立即下令部队迅速往冒邑前进,攻下冒邑,打通粮道。
38、刘濞数十万大军气势汹汹,扑向冒邑。
39、周亚夫避其锋芒,坚守城池,拒不出战。
40、敌军数次攻城,都被城上的乱箭射回。
41、刘濞无计可施,数十万大军驻扎城外,粮草已经断绝。
42、双方对峙了几天,周亚夫见敌军已数天饥饿,士气衰弱,已经毫无战斗力了。
43、他见时机已到,调集部队,突然发起猛攻。
44、精疲力竭、软弱无力的叛军不战自乱。
45、叛军大败,刘濞落荒而逃,在东越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