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孔子说过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什么意思?
“仁者乐山”是说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
“智者乐水”是说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出于《论语》雍也篇,全文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拓展资料
孔子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体的,山和水的特点也反映在人的素质之中。因此他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 仁者寿。”
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着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难于追随,深不可测,不可逾越。
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 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所以,他们总是活跃的、乐观的。
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 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
智、仁、勇是儒家人格的最高理想。勇是智和仁的结果。像山一 样坚忍不拔,像水一样勇往直前,这就是一个崇高的人,一个有价值 的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长寿的人。直到现在,爱山、爱水,以山 和水为自己人生的楷模仍然是许多中国人的最高追求。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什么意思
一般的人说,“知者乐水”的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水性流动。“仁者乐山”是说仁慈的人喜欢山。这种解释是不对的。正确的解释是: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
深度解释
山水相依,互为衬托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为什么“仁者乐山”呢?孔子说,山高大巍峨,山上草木茂密鸟兽群集,人们生产生活所用的东西山上都能产出,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山产出了许多对人们有用的东西,可是山并不从人们那里索取任何的回报。四面八方的人来到山上,取其所用,山都慷慨给予,没有厚此薄彼,山还兴风雷做云雨,贯通天地,调和阴阳二气,降下甘霖惠泽万物,万物因此得以生长,人民因此得以温饱。这就是仁者之所以乐于见山的原因。
孔子的学生子贡又问,为什么智者乐于见水呢?孔子说,水拥有一切生命的物体而出乎于自然,就像人的美德一样。水流向低处,蜿蜒曲直,却有一定的方向,豪情正义,勇往直前,汹涌澎湃,没有止境。所以人们开掘堤坝使之流淌,它就会一泻千里,即使水跌入万丈深渊的山谷,它也毫不畏惧。水无所不达,万物出入于它而变得新鲜洁净,这不就是智者的品格吗?
智者像水一样活泼而充满灵气,仁者像山一样稳健和大度,这就是儒家追求理想人生的至高境界。
智和仁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就像山离不开水,水离不开山一样。我们应该深刻地领悟到,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这是浓缩了的人生智慧。要像水一样深邃宽广,像山一样高瞻远瞩,智而懂得变通,仁而心境平和,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人生中会遇到各种的苦处,具有乐观豁达的智者和仁者的心态,就能正确面对,超越自我。
处世的最高智慧:显仁藏智
水的深广,山的高远,一上一下,一高一低,孔子正是用这种对比的方法,告诉我们一个为人处世的最高智慧:显仁藏智。有仁德的人,要像山一样伟岸、崇高、稳健,才能更好广播于天下。有智德的人,要像水一样深藏不露,波澜不惊,才能更好地积蓄成长的力量,像水一样活泼自在,潇潇洒洒。自古以来,中国有许多著名的画家都钟情于山水。因为他们深刻地领悟到了山和水蕴含的深刻哲理。山是独立无畏的,只要它存在,它就坚定的独立,不依附哀求别人,更不会为私利、为五斗米向别人折腰屈膝。山稳重,并且懂得自持,山在原则上固守节操,具备“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高尚情操。
总结:我们赞美自然的山水,崇尚人性的仁智,就要把仁和智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动静结合,刚柔相济,既充满活力,又稳健大度,这样就能描绘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为什么孔子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孔子以水比智者,以山比仁者,表达一种优秀品性与自然相通的思想。
《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句话是说智慧的人像水,灵动活泼、自得其乐;仁善的人像山,安静沉稳、宁静长寿。孔子认为智慧是动态的,像流水一样,时而高时而低,时而宛转曲折,时而笔直绵长,所谓上善若水,就是说水的灵活性与融合性无可比拟;智慧的人思维敏捷活泼,万事万物尽收心底,有着新鲜的思想;同样,智慧的人总能寻找到生命的乐趣,不自怨自艾,不怨天尤人,就像孔子倍加赞赏的弟子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就是大智慧。
同样,仁善是静态的,像巍峨高山屹立、延绵不绝,任凭时间流转,沧海桑田变迁,依旧屹立在世间不倒;仁善的人深厚宁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淡泊宁静的方式处事;之所以说“仁者寿”,也是因为仁善的人心肠慈悲,于是沉着冷静,不斤斤计较,不争强好胜,而将所有的不满或作一颗包容的心,去感化世间的不足。
孔子通过比兴表达一种君子当兼怀智与仁的倡议。
古代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是对君子文武双全的要求。智慧于仁善都是人不可或缺的两样品质,就像天地自然间最重要的山和水,缺一不可。山有山的优点,水有水的长处,而君子若能兼而有之,即便没有指点江山的机会,也能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乐在其中而不失淡泊宁静,至少达到了修身的要求。即便难以二者兼具,也要心向往之,努力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