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是指多少岁
不惑之年是多少岁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分别指的是多少岁不惑之年是多少岁什么意思
不惑之年是指人中年四十岁。
形容人到中年(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论语》选自《论语为政篇》。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1、孔子说:我大约十五岁志于学习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之道。
认真研究历史,用心学习《诗》、《礼》、《书》等文化。
2、三十岁时,我的学说已经建立了基础,我也可以以我的学说立身于社会。
3、四十岁时,我已知道我的学说是上天的旨意,故能信道不疑。
虽听到各种议论,也不疑惑动摇。
4、五十岁时,我已经明白道就是天。
同时明白我是上天的仆人,上天交给我的使命就是修道、传道。
5、六十岁时,一听别人的话,就能准确的理解,并能辨别判断他的话正确与否。
如果他的话有错误,我也知道他的话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
而我的判断也符合上天的旨意。
别人提出的问题,我也能立即回答。
而我的回答也符合上天的旨意。
6、七十岁时,天在我里面,我在天里面,天与我同在,天与我合一。
7、因此能随心所欲也不逾越上天的规矩、法则。
”
俗话说人到中年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意味着什么?成家立业觅封侯,不惑之年有智谋。
若是春秋天命日,一生似水付东流。
首先由于古人寿命比较少五六十岁就已经算是高寿,所以对于古人来说三十而立,此处的立也不是事业,而是立身之本,是你为人处事和思想价值的成熟。
而四十不惑,是意味在你找的立身之本之后的十年,你已经不会在因为和自己价值观相背的事情感到疑惑,你对事情的判断已经很清晰了,你对于事物发展的本质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有所为,或无所为,是有天时地利人和决定的,五十岁的你在又过了十年之后,你已经可以洞察事物发展的规律,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
这句话是出自论语《为政》,其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这些话本意其实没有太大的功利性,不是要人成功,而是希望一个人找到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