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与问答 > 亚马逊平原

亚马逊平原

来源:互联网转载 时间:2025-04-17 22:17:28 浏览量:

有人说,闯入亚马逊丛林活不过半天,是真的吗?

1983年,22岁的艾伦到巴西马卡帕丛林探险,由于迷失方向,身上的皮肤溃烂,毒虫不停叮咬,持续高烧,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

身后树叶发出的声响,让他感到惶恐不安,远处跑来一条猎犬,艾伦使出最后的力气,高高举起匕首,朝猎犬挥舞着。

亚马逊丛林横跨多国,有着最大的雨林和河流,这片神奇的土地,不仅孕育了众多生命物种,其中的危险也让人感到恐惧。

曾经有探险家和生物学家推断,如果没有野外生存经验的人,擅自闯入亚马逊丛林,很难活过3小时,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也许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有多么凶险。

22岁的大学生艾伦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探险家,从巴西马卡帕进入亚马逊丛林探险,却经历了死里逃生的场面英国人本尼迪克特·艾伦从小就有探险的梦想,大学毕业之后,他打算完成人生中的第一次冒险。

时间来到1983年春天,他从委内瑞拉的奥里诺科河口出发,徒步965公里,到达巴西马卡帕,进入亚马逊丛林探险。

艾伦虽然有一定的野外生存经验,但是面对庞大的亚马逊丛林,还是有点害怕。

于是他先去了那里的土著部落,花钱雇佣了两名向导和一条猎狗。

准备好绳索、蚊帐、救生腰带等物品以后,三人便向亚马逊丛林深处出发,在路上两名向导向艾伦介绍了丛林里的一些生存技巧。

到了晚上,找好合适的营地以后,大家便搭好帐篷准备休息,到了夜里,艾伦起来小解,经过向导的帐篷时,听到里面有说话的声音,于是走进躲在一旁偷听,原来这两人正在商量,如何打伤艾伦,将他身上的财物抢走。

艾伦回到自己的帐篷,感到十分害怕,便趁着夜色,一个人收拾东西,偷偷溜走了。

在茂密的亚马逊丛林,艾伦很快就迷失了方向,根本就找不到出口,他划着小船,向河流下游划行。

由于水流湍急,小船撞到一块石头上,艾伦掉入水中,身上背的物资也落入水中,为了防止食人鱼的攻击,艾伦顾不得捡东西,拼命游上岸,总算捡回来一条命。

食物没有了,那条狗也不知去向,此时的艾伦感到绝望,没有船只,只能放弃原来的计划,打算走出亚马逊丛林。

走了6公里,艾伦无比饥饿,实在走不动,只有停下来休息,只能捉地上的白蚁和蜗牛充饥,在饥饿和恐惧的作用下,艾伦出现了幻觉。

大概过了四天时间,艾伦的身体状况很糟糕,出现了疟疾的状况,皮肤溃烂,毒虫在上面叮咬,更可怕的是持续高烧,让艾伦的精神快要崩溃,已经闻到了死亡的气息。

就在这时,身后的树叶发出一阵声响,艾伦以为有动物过来,这让他感到惶恐不安,心想要死也要拉个垫背的。

没想到来到面前的是之前那条猎犬,这让艾伦很高兴,小狗还没有抛弃他。

艾伦已经脱水,处于死亡的边缘,他有了一个残忍的想法,用救生腰带里的匕首将小狗刺S,来填自己的肚子,还能延续生命。

几乎没有犹豫,艾伦用尽最后的力气,将匕首高高举起,朝眼前的小狗挥舞着……饱餐一顿后,凭借强烈的求生欲望,艾伦又支撑了几天,终于奇迹出现,由5名生物学家组成的队伍,刚好从这里经过,将奄奄一息的艾伦从亚马逊丛林里救了出来。

亚马逊丛林的环境恶劣,危机四伏亚马逊丛林横跨六个国家,面积达700万平方公里,走进去以后被各种热带树木包围,看不清远处的状况,若是没有经验的人,第一次进入亚马逊丛林,面临最大的危险就是迷路。

想想在雨林环境下,人被参天大树包围,一眼望不到头,一旦迷路,若是通讯设备没有信号,想徒步走出雨林基本不太可能,生命也会面临很大的考验。

亚马逊丛林被称为生命的禁区,里面的生物多得数不过来,有250万种昆虫和2千种鸟类在这里生活,还不乏含有剧毒的昆虫。

亚马逊丛林位于热带地区,气候潮湿炎热,正是细菌和微生物繁殖的温床,若是身体素质不好,没有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皮肤损伤以后很容易发生感染。

在这种环境下,本来就潜伏着各种病毒,很难被人察觉,有可能被蚊子叮咬后,得不到妥善处理,也会为此付出生命。

丛林经常会下暴雨,河水上涨以后,陆地也会被洪水侵袭,即使拿着精确的地图,也可能弄错位置和方向。

整个亚马逊丛林,水域面积有400万平方公里,还有很多的暗河,表面覆盖着杂草,一不小心就会掉入暗河之中,成为食人鱼和鳄鱼的美餐。

土著人的性格野蛮,不讲半点情面,甚至还有食人族存在,他们有着丰富的丛林生存技能,经常穿梭于丛林之中。

如果进入亚马逊丛林,误闯他们的领地,语言不通,有可能就会产生悲剧。

亚马逊丛林的环境恶劣,普通人很难适应,在这个天然的大环境下,生物多样性,到处都充满了危机,擅自进入亚马逊丛林,危险要比想象中的更加严重。

亚马逊丛林中的动植物足以致命1、来自植物的威胁说起植物可以伤人,可能很多人不相信,只是在影视作品中有看到,但是在亚马逊丛林,确实存在致命的剧毒植物。

亚马逊丛林中有一种植物,长的叶片看似绿色无污染,但叶片里面的毒汁,一旦进入伤口,就会让人产生昏迷,若是被这种树枝划伤,也会导致生命危险。

而这种植物,正是美洲貘的食物,它吃了却没什么问题。

“自爆树”大家应该有所耳闻,它的果实成熟以后,能从坚硬的外壳中弹出来,射程可以达到150米,人要是被击中,轻则头晕眼花,重则失去意识,就像中毒一样。

这种植物干枯以后,还会释放有毒的气体,靠近以后就会中招,令人防不胜防。

2、来自食人鲳的威胁亚马逊河流里凶残的食人鲳,也被人们称为食人鱼,它的行为特点异常恐怖,具有很高的攻击性,只要水里有一丁点血腥味,这些鱼就会蜂拥而至,对目标进行疯狂攻击,不到两分钟时间,河水就会染成红色。

食人鲳在撕咬猎物时,场面非常激烈,源于它的牙齿,一头成年食人鲳,口腔里分布着32颗三角锯齿,咬合力可以达到33千克,是自身体重的9~40倍。

它的牙齿虽然是并排排列,但上排和下排牙齿连成一串,咀嚼食物时可以将压力分散,避免某颗牙齿磨损,也能增强咬合力。

由于食人鲳具有这些特性,只要是人不小心掉进河里,闻到气味以后就会上去咬一口,血液在水中飘散,会引来更多的食人鲳,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将一个成年人咬得血肉模糊,最后只剩下骨架。

3、来自森蚺的威胁亚马逊丛林中的森蚺,看上去有点像蟒蛇,但是它属于蚺科生物,与蟒蛇最大的区别就是卵胎生,同属于蛇类,但不是一个科别。

成年森蚺,体长可以达4米以上,体重更是达到160公斤,几乎比两个人都要重。

森蚺栖息在水域或附近的草丛中,除了捕食小型动物以外,就连凶猛的凯门鳄也会下手。

它的皮肤可以拉伸,嘴巴可以张开180℃,里面的4排牙齿可以自由活动,没有下巴阻碍。

鳞片可以感知周围的动静,再加上舌头异常敏感,相当于一部探测器,能够很容易捕获猎物,即使比自己的体型还要大,也可以轻松吞进肚子里。

在丛林中行走,一旦被森蚺缠住,3吨左右的挤压力,根本不可能指望能徒手解开。

更何况它的牙齿向后弯曲,咬住以后就像倒刺,越是挣脱就越痛苦。

4、来自玻璃蛙的威胁玻璃蛙并不是普通的蛙类,它是亚马逊丛林中的一种小型蛙类,最小只有1.8厘米,色彩斑斓,善于伪装自己,常常栖息在植物的叶片上面,有的品种含有剧毒。

它的皮肤全身通透,可以看到里面的血管和器官,四肢分布着条纹。

体内分布着毒腺,若是大型动物或人类被它咬到,毒素会产生影响神经系统的生物碱,导致昏迷。

亚马逊丛林的危险无处不在,进入丛林后要做好保护措施,以防出现意外在亚马逊丛林迷路了,先可以按时间估算一下走了多远,可以在走过的地方做上记号,避免走回头路,遇到小溪或河流,可以沿着下游前进,或许能找到出口。

进入丛林之前,除了要带食物以外,水也要携带充足,雨林里的水看似清澈,里面却有未知的细菌,直接饮用会有很大的风险。

为了防止蚊子和昆虫叮咬,携带必备的药物和防护用品,甚至可以提前注射疟疾的疫苗,有任何不适,要尽快从危险的地方撤离。

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把一个没有任何野外生存技能的现代人放在亚马逊丛林中,可能活不过3个小时。

这句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对亚马逊丛林危险程度的真实写照。

亚马逊热带雨林位于南美洲亚马逊平原,占地5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中国国土面积,它横跨9个国家,雨林面积占到全球雨林面积的1/3,森林覆盖率占全球的1/5,素有“地球之肺”的美誉。

这里不仅森林面积广袤无垠,动植物的种类也堪称世界之最。

光是淡水鱼种类就超过2000种,就别提其他的飞禽走兽更是数不胜数,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亚马逊热带雨林里已知的动物和鸟类就已经超过10万种之多,而未发现的动植物种类预测还有上百万种,由此可见,人类目前所见的只是这个动植物宝库的冰山一角。

亚马逊热带雨林在生物学家眼里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在热衷***体验的探险者眼里更是无比诱惑的存在,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里可能比***还可怕,如果不小心涉足其中,随时都有丧命的风险。

那么,假如普通人误入亚马逊热带雨林,他将要面对主要的威胁有哪些?1、独有的热带雨林气候,让初来乍到者水土不服亚马逊热带雨林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和大西洋信风的影响,雨量异常充沛,终年气温稳定在23-33摄氏度,所以人来到这里的第一感觉就是潮湿闷热,非常的不舒服。

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人就仿佛置身于蒸笼之中,衣服潮湿紧紧贴在皮肤上,出的汗也会因为环境湿度大无法快速蒸发,时间稍长,就会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很容易感冒生病。

如果你想喝水,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尽管雨林中到处都能找到水源,但这些水可不是随便能喝的,因为在水里有非常多的细菌和微生物,一旦喝进肚子里,轻则上吐下泻,重则危及生命,所以在这里想喝干净的水,必须要过滤和煮沸。

不仅如此,在亚马逊的雨季,经常是说下雨就下雨,完全没有任何预兆,可能十分钟前还是艳阳高照,现在就大雨倾盆了,短时的强降雨又会形成洪水,洪水在雨林中奔流泛滥,这时如果你在雨林中,一个不小心就可能会被突然出现洪水卷走,丢掉性命。

2、四周都是茂密的丛林,很容易迷失方向在亚马逊丛林里完全接受不到外界的通讯信号,即使是现在非常先进的卫星电话,在遮天蔽日的树林里,也是个摆设,进入其中只能靠地图和最原始的指南针辨别方向,如果遇到险情,一切只能靠自己解决。

茂密的丛林不但屏蔽能屏蔽通讯信号,还能让踏入其中的人迷失方向,尽管手里有指南针,但丛林里的路不是平坦宽阔的公路,各个方向都是一模一样的,走着走着就可能偏离预定的方向,如果运气不好,在前进的方向上有无法通过的河流或者悬崖,那就不得不绕道而行,重新规划路线。

这样几次三番下来,人的精神就会崩溃,越找不到路越心急,越心急越找不到正确方向,恶性循环,最终你会迷失在丛林,永远留在这里。

3、致命生物和无法预测的暗河沼泽比起水土不服和迷失方向,亚马逊丛林里最危险的还是要数那些令人闻之色变的凶物。

黑凯门鳄,亚马逊河流里的顶级掠食者,它几乎什么都吃,水里的鱼,树上掉进水里的猴子,河边喝水的小动物,都是它食谱中的一员,不管什么被它的血盆大口咬到,很少有逃脱的,它的胃口极好,所以每年都会有黑凯门鳄吃人的报道,可谓是凶残异常。

食人鲳,它也是热带雨林最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牙齿锋利,咬合力惊人,在钢板上咬一口都能留下齿痕。

它的种类有很多种,其中红腹鲳鱼最是凶猛,一旦有动物落入水中,它们就会一拥而上,一头牛会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变成一堆白骨,让人想想都脊背发凉。

试想一下,人要是掉进水里碰到一群食人鲳,估计连五分钟都用不了,就被啃的一干二净了。

箭毒蛙,一类剧毒无比的青蛙,当地土著人经常用它的毒液涂抹在箭头上捕猎,这也是箭毒蛙名字的由来。

它们看上去小小的人畜无害色彩鲜艳,但产生的毒液毒性非常强,已知最强的一种箭毒蛙,一只产生的毒液就可以***死两万只老鼠,恐怖之处可见一斑。

类似致命生物还有很多,体长可达6米的森蚺,能释放800伏特电压的电鳗,成人手臂粗的巨大蜈蚣,世界最毒的蚂蚁“**蚁”,诸如此类的不胜枚举,它们不仅足以致命,而且神出鬼没,让人防不胜防。

除了那些恐怖的致命生物,在亚马逊丛林里有数不胜数的地下暗河和沼泽,这些地方看上去和其他地方一样,可一个不小心掉进去,暗河会把人卷走,沼泽会把人吞没,如果没有人在旁边帮助,那基本就是凉凉了,没有一点逃生的机会可言,越挣扎死的越快。

亚马逊丛林的传说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在亚马逊森林中还是有很多的原始部落,他们还保持着狩猎的生活,完全与现代文明隔绝,甚至还有传闻中的食人族,不少关于亚马逊的传说里都有对食人族的描写,这里的人没有现代文明规则的约束,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对,而食人族的传说也为亚马逊丛林这片土地增添了不少神秘可怖的气息。

尽管亚马逊热带雨林的恐怖让普通人望而却步,但依然挡不住探险家和生物学家的热情每年都会有不少人去亚马逊热带雨林进行探险,这些人个个是野外生存的专家,为了能在这里活下去,他们一般都会结伴而行,只有极少数的狂热者才会选择独闯丛林,毕竟一个人如果遇到危险,真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即使有人去救援,想在遮天蔽日的雨林中找人,无异于大海捞针,成功救援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

当然,一些生物学家们也会不定期组织科考队进入亚马逊丛林。

他们带着先进的科学仪器,配置向导和保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研究,而他们的努力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有关数据显示,仅2010到2013年,去亚马逊雨林的科考队就发现了441个新物种,在研究地球生物多样性的课题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作为普通人来说,在没有经过专业的生存技能培训,没有专业的设备仪器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妄图走进亚马逊丛林,那里的危险无处不在,弄不好就应了活不过3小时的预言,活着享受眼前的美好生活不好吗?还是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且活且珍惜吧。

© 转乾企业管理-攻考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