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剃头死舅舅的由来(正月剃头死舅舅之由来)
剃头
“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这一民俗在我国流传地域很广,不管这个说法可信度如何,人们大多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皆不在正月里理发,生怕给自己的舅舅招致灾祸。
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民间会有这个风俗呢?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剃头
据《掖县志·风俗》载:“闻诸乡老谈前清下薙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质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从这段记载来看,可能是清初***为逃过“剃发”,有意将“思旧”说成了“死舅”。或以讹传讹,将“思旧”误传为“死舅”。
剃头
清顺治即位前后,清朝还须依靠归降的***去为他们效力,所以刚开始时,政从宽大,剃发与否,悉听民便,明确宣布:“衣冠暂从明制”。顺治二年,摄政王多尔衮竟代顺治小皇帝颁发了《薙发诏书》曰:“自发布告之后,京城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为惜发争留,决不轻贷。”这是经朝廷文人粉饰后的诏书,实际的“薙发令”比这要严厉得多,怕死的人,哪个敢以头易发? “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成为当时誓死效忠和投降变节的真实写照。
剃头
纵观大清三百年,其间的叛乱、造反者大多以“复我大汉衣冠”揭竿而起。期间吴三桂的三藩之乱,公开的口号就是反清复汉,恢复衣冠,散辫留发。自莲教,上百万教众打开发辫横行江南数省,搅得乾隆皇帝死不暝目;太平天国北伐撼动京津,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势力遍及全国13行省的半数以上,而加入太平军的首要条件就是不留发辫,其它起义组织如小刀会、天地会、捻军、黑旗军等等都是这样要求。留发还是剃头,束发还是梳辫,原本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长期的生活习惯形成,这在当时竟成了各民族文化水火不相容大动千戈的理由。
剃头
“思旧”也好,“思舅”也罢,但绝不是在正月里剃头会给舅舅带来灭顶之灾的,我们不用再去恪守“正月不剃头的”旧俗了。
标签:
相关文章
- 林丽渊现在做什么(林丽渊)
- 鲫鱼汤怎么做好喝又营养(鲫鱼汤怎么做)
- 水手 歌词(回味美好歌词(水手))
- 1700克有几斤
- 儿子结婚请柬邀请函怎么写
- 简单又炫酷的转笔技巧(转笔技巧)
- 大连财经学院宿舍条件怎么样 有独立卫生间和空调吗
- 跳舞solo是什么意思
- 男方生育保险能报多少钱,生育保险计算方式
- 2018年每一个月各有几天
- broccoli
- 盎怎么读组词(盎怎么读)
- 上海10号线地铁首末班车时间
- 2020年春运时间开始结束是几号(春运火车票什么时候可以预定)
- 无置喙成语,跟一二有关的成语
- 池晟俊(关于池晟俊简述)
- 描写景物的 什么
- 探秘LOL吸血鬼:德莱文与致命魅力
- 中国移动有什么好的套餐(中国移动套餐有哪些)
- 创意设计(关于创意设计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