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与问答 > 俄欲租用领土 沙俄挑动呼伦贝尔独立:欲占据领土

俄欲租用领土 沙俄挑动呼伦贝尔独立:欲占据领土

来源:互联网转载 时间:2025-04-18 21:26:20 浏览量:

本文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俄欲租用领土的详细资料,如果您对俄欲租用领土的内容感兴趣的话,欢迎来看看哦!

一、沙俄觊觎呼伦贝尔的野心

呼伦贝尔位于黑龙江的西部和内蒙古的东北部,以呼伦、贝尔两湖而得名。东据兴安岭,西以额尔古纳河与俄国为界,北连黑龙江,南以兴安岭的索岳尔济山为界,与锡林郭勒盟、哲里木盟、兴安盟的部分地区接壤,西南与外蒙古的车臣汗部交界。呼伦贝尔全境南北长约一千五百余里,东西宽约七、八百余里。土地肥沃,可耕可牧,物产丰富,予取予求;深林矿藏,尤为无穷(郭道甫《呼伦贝尔问题》第2页,民国二十年上海大东书局出版)。

呼伦贝尔作为北疆的边防要地,北起额尔古纳河口,南迄海拉尔河口,这是中俄东部边界西段的水路边界线。这一长达750千米的中俄国境线,是根据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的。后来,中俄两国根据1727年(雍正五年)签订的《布连斯奇条约》和《阿巴该图界约》,从而又划定了中俄中部边界。其中,自塔尔巴干达山所设第五十八号鄂博起,往东至阿巴该图第六十三号鄂博,即对海拉尔河口之鄂博,是为中俄东部边界的陆路边界线。如把这段陆路边界线与水路边界线连接起来,就是我们所通称的中俄东部边界西段的国境线。

清初以来,清廷为防止沙俄东侵和俄人越界,就在呼伦贝尔地区设官驻兵防守。1732年(雍正十年),经黑龙江将军珠尔海奏准:由布特哈拨来索伦一千六百三十六名,达呼尔七百五十九名,陈巴尔虎二百七十五名,鄂伦春三百五十九名。此项兵丁计三千名,归并索伦一部,编联五十牛录(一牛录为一佐领),分隶八旗,统以左、右两翼。左翼四旗沿抵俄罗斯路(即中俄边界线)及与俄交界处分防游牧;右翼四旗沿喀勒喀河并喀尔喀一带分防游牧(张家燔《呼伦贝尔志略军备》)。同年,又由阿尔泰旗下兼管之额鲁特拨来100名蒙古兵丁,置一旗。1734年(雍正十二年),由喀尔喀部车臣汗旗下之新巴尔虎拨来二千四百八十四名,此项兵丁由管理车臣汗大臣扎克丹送来伦,按照索伦兵制编成四十牛录,分隶八旗两翼,划界分防游牧(同上)。各旗设总管、副总管、佐领、骁骑校等官。与此同时,在海拉尔设副都统,管理呼伦贝尔地方。至清末时期,清廷面对沙俄对呼伦贝尔边境侵略的加剧,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改呼伦贝尔副都统为呼伦道,在满洲里设胪滨府,海拉尔设呼伦厅,在吉拉林设室韦直隶厅。除设一府二厅外,清廷在呼伦贝尔境还采取了许多防俄实边措施。这些设施对于巩固祖国北疆边防和呼伦贝尔地区边民的安宁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沙俄对呼伦贝尔地区的侵略活动,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更加日益猖獗。尤其从19世纪末修建中东路以来,沿额尔古纳河,相继有大批俄人涌入呼伦贝尔地区。他们肆意扩占土地,砍伐森林,淘金挖煤。进入20世纪初,俄人入侵呼伦贝尔地区更日益加剧。如1905年,自海拉尔至莫力勒克河一带,俄人搭盖窝棚三百余处,蒙包五架,男女一千五百余口,开垦荒甸十二段,约耕熟地一万余垧。(东北档案馆《黑龙江交涉署档案》第438号)。至1907年,由布鲁河北岸沿额尔古纳河左岸长一百余里,宽八九里不等,皆有俄人垦种之地。

1908年2月22日,根据《东三省总督徐与黑龙江巡抚程给外务部咨文》称:额尔古纳河南岸山谷之间,俄人越垦之地已至二千一百八十余垧,沿河修有水磨二十四盘,窝棚六十六所。(《东三省政略》卷3)

对俄人越界侵边行为,呼伦贝尔副都统宋小濂代表***多次向俄方提出交涉,并采取一些斗争措施,但终未解决沙俄入侵呼伦贝尔问题。

辛亥革命前夜,俄国为侵占满洲里,俄国界务处竟主张由满洲里划分,其意以东站为界,东清路线属我,西伯利亚路线属俄,后经中俄代表交涉,终于在1911年12月20日,中俄双方代表在齐齐哈尔签订了《中俄满洲里界约》,议定陆路边界满洲里站全城属于,水路仍照旧约以额尔古纳河为界。最后,俄国***始认将满洲里全城仍归管领(《大清宣统政纪》卷67,第15~21页)。

二、沙俄制造呼伦贝尔独立的经过

沙俄***在同清廷订立《中俄满洲里界约》同时,沙俄还在哈尔滨设立蒙务机关,笼络呼伦贝尔蒙旗上层人物,进行策叛活动。1911年6至7月间,俄军逐渐向满洲里边境移动。9月,沙俄伊尔库次克省军事头目仇其金以阅兵为名,在东北进行军事部署。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后,俄国驻海拉尔领事乌萨蒂,利用此机诱惑蒙旗额鲁特总管胜福、陈巴尔虎总管车和扎诸员主动独立,响应库伦(《呼伦贝尔志略兵事》第103页)。在沙俄的策动下,以胜福、车和扎为首召开秘密会议,具体策划呼伦贝尔独立:官吏退出呼伦贝尔,将行政权交还蒙旗;军队即由呼伦贝尔撤回;不得再向呼伦贝尔***;在呼伦贝尔境内之人民,如不服从蒙旗官府,即逐出呼伦贝尔境外;所有官税及当地一切因自然富源所得之税捐,应移交呼伦贝尔蒙旗官府征收;并共推额鲁特总管胜福为首领,积极布置军事工作(邹尚友、朱枕薪《呼伦贝尔概要》上册,第34~35页)。当胜福等人发出独立信号以后,11月间沙俄***开始向黑龙江省北部大量运兵,仅在11月22日至26日,就运俄兵106车;12月4日至17日,又运入俄兵95车,共达2000余人;12月18日至25日,又运入俄兵242车,共达7000余人(黑龙江省档案馆《交字978号督抚宪札据胪滨府呈报俄国运兵入境数目等因饬知由》)。这说明沙俄为制造呼伦贝尔独立,在军事上已做了充分的准备。

1912年1月14日,额鲁特总管胜福、陈巴尔虎旗总管车和扎、索伦旗总管成德等等人,在沙俄驻呼伦贝尔领事乌萨蒂的操纵、指使和支援下,首先起事。他们调集各旗蒙兵1000余人,用沙俄援助的500支枪武装起来,以反对共和为名,组成大清帝国义军,声言1月15日进攻呼伦城(今海拉尔市)。据周树模致袁内阁的电报称:二十六日晚,蒙兵已聚千人,购有枪五百杆,派人到防营,声言二十七日(1月15日)晨八时攻城,军队商民各挂白旗,否则全行攻***。经道厅迭日劝谕,迄未解散,其势益炽,驻伦防兵极少,请拨兵救援。

当时海拉尔驻有防兵一营,道厅两署卫队百余名。而蒙兵号称千人,其中包括外蒙古

独立以后,由库伦活佛所派人马,实际上蒙兵堪战者约二百余人,余皆荷戈充数,如官军进行反击,足可抵御 (《呼伦贝尔志略兵事》)。但是,俄国驻海拉尔领事乌萨蒂公开出面干涉,阻止军队与叛军交战,声言双方交战,炮弹若落站界,即行调兵干涉。当时呼伦道黄仕甫也惟恐虑以轻升战衅,惹起国际交涉,致贻后患,遂率驻守官兵及道署专员退入站界铁路交涉局避难。1月15日晨8时,叛军占领呼伦城,宣告独立。

呼伦城被占领后,江省巡抚周树模立即致袁内阁电称:顷据呼伦道厅电称:'蒙兵今晨八时全数入城,均持俄枪,力迫驱逐华官,兵警过少,实难抵御。商民求勿据,免遭涂炭。外人亦要挟,不得入站界,酿生交涉。职道同知只得暂行出署,退至商会。祈速派兵剿办'等情(军机处电报档《黑龙江巡抚周树模致内阁军咨府陆军部理藩部电》,见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七,第306页)。当时,呼伦贝尔城内,人心思动,惶恐不安,一时商店歇闭,邮政停办。原避入俄国租界的道厅署文武官员,由于俄国领事干预,道署退至商会避难,而以厅署翟文选为首诸官员,自失城后,即时赴车站,以羌洋(俄币)一千五百元,包专车二辆,用头号火车头载之南遁(《****记》,见《辛亥革命》七,第290页),逃入关内。

1912年1月15日,叛军占领呼伦城以后,立即成立了隶属于库伦***的所谓自治***,宣称恢复满清时代之副都统衙门,以为呼伦贝尔临时最高机关(《呼伦贝尔概要》上册,第34页)。并以呼伦贝尔旗属官兵等全体名义发出电告:革命起事,各省附和,仇***旗人,将覆大清。我呼伦贝尔旗人亦系满清之一小部分。世受国恩,自应尽一分臣子之义,故大众议定,起大清帝国义军,保守疆土,决不承认共和,亦不受汉官管制。营业商民丝毫不犯,加意保护。呈文发出后,便推选卸任旗员程疙耳答为总管,以被撤之蒙旗股长荣殿卿为副总管,前充视学员之程润泽为外交员,城内驻蒙兵三百名,城外驻一百余名。借此维护呼伦城地方政局的社会秩序。

© 转乾企业管理-攻考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