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与问答 > 即之也温的即的意思

即之也温的即的意思

来源:互联网转载 时间:2025-07-01 20:08:02 浏览量:

“即之也温”的“即”是靠近,接触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接近他又温和可亲。

出自《论语·子张第十九》。

原文节选为: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译文:

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远看他的样子庄严可怕,接近他又温和可亲,听他说话语言严厉不苟。”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子夏说:“每天学到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东西,每月都不能忘记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叫做好学了。”

子夏说:“大节上不能超越界限,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子游说:“子夏的学生,做些打扫和迎送客人的事情是可以的,但这些不过是末节小事,根本的东西却没有学到,这怎么行呢?”子夏听了,说:“唉,子游错了!君子之道先传授哪一条,后传授哪一条,这就像草和木一样,都是分类区别的。君子之道怎么可以随意歪曲,欺骗学生呢?能按次序有始有终地教授学生们,恐怕只有圣人吧!”

注释:

①望:远看。

②俨然:庄严可怕。

③笃志:志,意为“识”,此为强记之义。

④切问:问与切身有关的问题。

⑤大德、小德:指大节小节。

⑥闲:木栏,这里指界限。

⑦抑:但是,不过。转折的意思。

⑧倦:诲人不倦。

⑨诬:欺骗。

赏析:

这里又提到孔子的教育方法问题。“博学而笃志”即“博学而强记”,再一次谈到它的重要性的问题。

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孔子并不笼统反对博学强记,因为人类知识中的很多内容都需要认真记忆,不断巩固,并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接受新的知识。这一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有某种借鉴作用。

这一章提出了大节小节的问题。儒家向来认为,作为有君子人格的人,他应当顾全大局,而不在细微末节上斤斤计较。

孔子的两个学生子游和子夏,在如何教授学生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而且争得比较激烈,不过,这其中并没有根本的不同,只是教育方法各有自己的路子。

出处简介:

本篇共计25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译文:遇见危险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译文: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君子之过,犹日月之食”(译文: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其生也荣,其死也哀”(译文:活着是十分荣耀的,死了是极其可惜的)。本篇中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孔子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的精神;孔子对殷纣王的批评,孔子关于学与仕的关系,君子与小人在有过失时的不同表现,以及孔子与其学生和他人之间的对话。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作者简介: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并不是某一个人的著作。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TAG: 即的意思

© 转乾企业管理-攻考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