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与问答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范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范文

来源:互联网转载 时间:2025-07-08 13:32:01 浏览量: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纪录片作品。它讲述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故事,他带着许多他无法理解的问题来到中国。以下是《红星照耀中国》读完后的小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星照耀中国》600字范文

范文义:

“红星照耀中国,照耀全世界”,这是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提出的。在这本书中,***人的艰辛、努力和奋斗深深打动了他的心。

这本书是一部经典的纪实作品,真实地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作者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所见所闻,揭示了中国红军与日本侵略者和***进行坚决斗争的真实形象。这本书收集和记录了与革命将领的谈话,与红军战士、农民工、知识分子等的谈话,他还说,这不是一个作家能创造的。这些都是人类历史丰富而辉煌的精华。

最让我感动的是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的壮举。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30多位先锋队以不怕牺牲、敢于面对一切困难的精神,用钢铁般的身躯筑起了一道屏障,为身后的队友们铺路希望。可以说,红军中每个有理想的人都是英雄。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可以牺牲一切,即使是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在胜利的号角前决不退缩。

可以说这是一部划时代的杰作。它推翻了外界对中国共产主义的消极压迫和影响,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红色中国,但这样的国家和民族是不可战胜的!谁能想到,这样一支神奇的军队,给了人民,给了国家和民族以现实生活的希望!只有不可战胜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才能得到解决和拯救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多亏了这本名著,他教会了我甘于吃苦、不怕困难的乐观精神,给了我比追求真理和独立更重要的勇气和策略!

红星照耀着中国,也照亮了整个世界。

模型2:

1937年10月,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首次出版,立即震惊了全世界——所有国家都知道,在中国,人民炽热的灵魂正在悄然觉醒。他们第一次了解到,在无形中,一颗闪亮的红星一直在照耀着中国,甚至整个世界。斯诺的中国之旅,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红色中国火热的灵魂,最终写出了这部不朽的杰作。

我无法想象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的中国是多么黑暗和混乱,更不用说在这样的状态下中国是如何崛起的。但当我关闭《红星照耀中国》时,它用泉水的语言清楚地告诉我,中国人民的灵魂已经悄然觉醒,黑暗即将被打破。有了人民的灵魂,***才能够领导农民军起义,建立了红军;有了人民的灵魂,全国各地的人民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有了人民的灵魂,在强大的***的四次“围剿”面前,红军可以取得许多胜利;红**人民的灵魂,沉着、坚定地面对长征,坚持到底。人民精神的发展为***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他们终于建立了一个崭新的苏区。书末,***被俘,不得不服从***。第五次“围剿”终于胜利了。什么样的力量为红军的战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终赢得了胜利?是的,它是人们火热的灵魂。

“只有人民的灵魂是宝贵的,只有发扬光大,中国才能真正进步。”红星一直照耀着中国,它会更加辉煌。我们肩负着沉重的负担。我们必须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学习。

范文三:

红军长征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大渡河、铁索桥、穿越草原等传说构成了近代中国的集体记忆,留下了无数的历史记录。创造这些奇迹的不仅是苏联的代表人物,更是充满童趣和活力的“红色小鬼魂”。

他们几乎都是热爱红军、反对***等剥削者的少先队员。爱红军似乎只是现在人们口中的一句口号和一句朴素的语言。谁真的会为党做贡献?想了想,没人相信。但那群“红魔”就不同了。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和信任红军,就像第一个接受斯诺采访的孩子一样——“不要问他是否喜欢红军。一个13岁的男孩不会跟着军队走,他讨厌走六英里。”

他们忠于红军,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惊叹!

在这些小鬼中,我个人对一个叫“邦”的小红军感到惊叹。由于父母不体谅,他起了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别人总是叫他“公鸡”,这给他带来了无尽的耻辱。当军官时,他总是戴着整洁的帽子,但他不知道自己穿的是什么样的软外套。***在他身边也像个流浪汉。在与斯诺的谈话中,他仔细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并向他表示感谢。他庄严地鞠躬,又向他敬礼。这一系列的行为,似乎很让人困惑和可笑,但他是一个威严可敬的小红军。他从不在取笑他的人面前低下头。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他父母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每一个红军孩子都像将军一样,透明率直,不失尊严。

从书中,我不禁要问,在那个时候,如果我们被宠坏了,苏联就会垮台。那些活泼而真实的红魔,可能在抗日战争时期,在不同的地方生活了十多年。他们不知道把他们埋在哪里。也许他们已经在全力进攻了。然而,当繁重的民族使命和家庭的国情压在他们肩上时,他们并没有停下脚步,痛哭流涕,而是默默地流下了汗水和鲜血。我似乎不远处,飘扬着红旗,闪烁着一双年轻而坚定的眼睛,那是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的光芒。

© 转乾企业管理-攻考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