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据典什么意思
引经据典意思指的是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引经据典近义词:旁征博引,反义词:信口开河。成语出处:《后汉书·荀爽传》:“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
引经据典什么意思
引:引用,援引;经:经书;据:根据,依据;典:典籍。引用经典著作中的语句,作为自己说话或撰文立论的依据。
引经据典的典故
《汉书·荀爽传》中记载:“引据大义;正之经典。”故事是这样的:神君荀淑的儿子荀爽自幼聪颖过人,十二岁便精通《春秋》《论语》等经典。桓帝时期,他因孝行被太常赵典推荐出任郎中。但为避免之祸,荀爽选择隐居汉水滨,专心著述,因此被誉为硕儒。
后来,袁逢推荐荀爽出任官职,但荀爽并未接受。当时比较混乱,人们对行为大失其道。荀爽以经典为依据,纠正时人的礼教观念,虽未能全面改变习俗,但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引经据典”这一成语,便源于荀爽的这一行为,也作“引经据古”,指引用经典著作中的语句,作为自己说话或撰文立论的依据。
引经据典和旁征博引的区别
引经据典,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引用的权威性。它意味着在论述或写作时,引用经典著作作为支持观点的依据。这种引用不仅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于经典的尊重和认可。例如,在论述道德伦理时,可以引经据典,引用《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中的名言警句,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旁征博引,这个成语则更强调引用的广博性。它是指在论述或写作时,广泛地引用各种材料作为依据、例证。这种引用不仅包括经典著作,还包括各种文献、资料、历史记录等。
旁征博引能够使论述更加全面、深入,同时也展示了作者的知识广博和深入研究的态度。例如,在论述某个历史事件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历史资料、文献、考古发现等,以全面展示该事件的前因后果、影响等。
相关文章
- 林丽渊现在做什么(林丽渊)
- 鲫鱼汤怎么做好喝又营养(鲫鱼汤怎么做)
- 水手 歌词(回味美好歌词(水手))
- 1700克有几斤
- 儿子结婚请柬邀请函怎么写
- 简单又炫酷的转笔技巧(转笔技巧)
- 大连财经学院宿舍条件怎么样 有独立卫生间和空调吗
- 跳舞solo是什么意思
- 男方生育保险能报多少钱,生育保险计算方式
- 2018年每一个月各有几天
- broccoli
- 盎怎么读组词(盎怎么读)
- 上海10号线地铁首末班车时间
- 2020年春运时间开始结束是几号(春运火车票什么时候可以预定)
- 无置喙成语,跟一二有关的成语
- 池晟俊(关于池晟俊简述)
- 描写景物的 什么
- 探秘LOL吸血鬼:德莱文与致命魅力
- 中国移动有什么好的套餐(中国移动套餐有哪些)
- 创意设计(关于创意设计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