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幼儿教育:不要用“分数”衡量孩子

幼儿教育:不要用“分数”衡量孩子

来源:互联网转载 时间:2024-10-09 23:36:58 浏览量:

在升学制度的压力下,孩子的自我价值,常量化为成绩单上的分数。成绩不好的孩子,就像被贴上标签一般,即使在其他方面有特殊优异的表现,仍无法摆脱学业上的不足。
每当孩子考完试后,父母见到孩子的第一句话往往是:“考得怎么样?如果取得了好成绩,父母会非常高兴,在表扬孩子的同时还会给一些物质奖励;若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的脸立马“晴转阴”,接踵而来的则是唠叨不休的训斥。

不可否认,中小学时期是孩子打好文化知识基础的关键时期,考试成绩作为学习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自然会牵动每个父母的心。但过分看重考试分数,用钱物奖励学习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一方面会使孩子逐渐形成“学习是一种有偿活动”的概念,导致学习动机发生偏差。而且一旦孩子考出好成绩而没有得到奖励时,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不公平”感,引起思想、情绪的波动和学习热情的下降。另一方面,孩子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时,家长采取过激行为,以求下一次考出好成绩的做法更是事与愿违。因为,没有考好的孩子心理也不好受,内疚、害怕、担忧等复杂心理使孩子不知所措。这时父母若不能克服急躁情绪,采取打骂、冷落、甚至惩罚的做法,只会“雪上加霜”,家中孩子的心理负担。假如孩子从父母那里经常得到的是否定性的评价和“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体验时,那么,他就会在心里真的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学习兴趣、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因此而减弱,而且,有的还会诱发自卑心理和“破罐子破摔”的自弃行为。

父母应当明白,在给孩子的正规教育中,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将它应用并生活化,而并不是死板的记忆。一个功课不好的人,并不代表他不会在其他方面成功。常有父母因为孩子成绩分数而否定孩子的价值,过分强调智育或IQ的结果,无形中灌输孩子不当的价值观,也造成孩子成长过程中行为的影响。
有一个5岁的小女孩,没听到音乐就能合着节拍跳起舞来,对音乐的表现也很到位,学习舞蹈速度之快让人惊讶。一次幼儿园的舞蹈表演活动中,一个跳领舞的孩子临时不能来,只看过几遍的女孩顶上了这个角色,她的舞蹈动作、音乐节拍、队形变换、与舞伴的配合都很到位。可是,她被父母贴上了不聪明的“标签”,原因是她的计算学得不好:五个苹果被吃了三个还有两个,她知道,但不知道五减三等于多少。因此,家长偏执地认为是跳舞让孩子分心,并且成为不能学习舞蹈的原因。
在现实中,每个孩子的智力水平不可能是全面均衡的,或多或少具有差异性,父母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孩子,从中发现孩子智力的差异性,在对孩子的培养方面要依据孩子的特长、兴趣、性向量力发挥,以优势智慧带动弱势智慧。也只有这样,才能公平地对待孩子。
我们承认,孩子的智慧是多方面的,每个孩子都有某方面独特的本领或不同领域的智慧,孩子的父母更要做一个有心人,去发现孩子身上的聪明,一旦孩子的潜能被发挥出来,家庭和幼儿园、学习就该因材施教,设置独特的符合个人需要的课程。并且适当的教育方式、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都可以扩展孩子的能力。
但是,如今很多孩子的父母,在物质上对孩子是一味满足,要啥给啥,而在孩子精神需要方面却极其吝啬,在学业方面则是给孩子强力的压迫、挫折的鞭挞。孩子无力反击,哪怕想反击,父母也会施以无情的打击,他们会告诉孩子:“不读书,只能捡垃圾”、“学不会,就不要去跳舞、“考不好就送你去当小丑“等等。这时父母忘了自己孩子还有跳舞的潜能,她也许是属于身体运动和音乐智能聪颖的孩子。这样一来,孩子的聪明就被扼杀了。
家长要学会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考完试后,父母需要做的应该是认真询问一下孩子的考试情况,同他一起分析一下错误的原因,帮助他弄懂那些不明白的问题。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看重的并不是考试的分数,而是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非常关心他的学习和进步。使孩子体验到一种温暖,感受到一种力量,朝着你希望的目标而努力。孩子取得好成绩时,父母应投以赞许的目光、给予亲切的爱抚,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不足,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此一来,既满足了孩子的成就感,又使他感到还存在不足,进而激励他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 转乾企业管理-攻考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