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辈出
民国时期,中国混乱不堪,为什么在教育这一块却是人才辈出?
“乱世出英雄”这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但这句话同样适合于思想界、教育界,不过得改成“乱世出英才”。
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越是在乱世越是感觉英才辈出,越是在和平的盛世,越是感觉大家都很平庸。
为什么会这样呢?机会。
因为乱世出人头地的机会多,就象在战场上,一场战斗下来很多比你优秀的指挥员都死了,你只要活下来就有可能当上指挥员。
即使你没有上过军校,但经过几十场战斗的实战后,只要你肯在实战中学总结经验,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指挥员,甚至还能成长成为出色的将军。
但要是在和平年代就不行,你只能一步一步的从基层熬,一个萝卜一个坑,上面领导只要不退休、不调走你就没有升迁的机会,甚至熬到退休也还是个小办事员。
而乱世时淘汰的很快,行就是行,不行立马淘汰,是骡子是马经过一场战斗就知道,没有真本事的甚至连命都保不住,这就增加了人员上下流动的机率。
思想教育界也是一样,乱世时社会秩序混乱,没有***的强制压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办什么报纸马上就可以办,所以思想十分活约,因此才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而大统一的和平盛世,社会秩序井然有条,***对思想言论的控制强而有力,干什么事情讲什么话,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所以人们就不能想说啥说啥,想干啥事就压啥事。
春秋战国是乱世,所以才产生儒、法、道、墨、兵、纵横、阴阳等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类人才也可在各国找到施展本领的机会,这国不行那国行,今天不行明天行。
可是到了汉朝以后,汉武帝“罢除百家,独尊儒术″,将思想控制的死死的,只剩下儒家一家独大,后世的中国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思想界“百家争鸣″的局面了,反而是越来越保守,一直发展到朱明理学。
民国的时候能上大学的人很少,大学的思想很活跃,教授们想谈论什么就谈论什么,想办报就办报。
而北洋***本来就不是统一的***,各派争斗不休,国内战争不断,压根没有心思去管教育上的事,否则***运动爆发不了。
所以那时候的教授、学者或热心于政治,或钻心于学问研究,成名的机会都很多。
而现在的教育也不差,也并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你压根没有机会去展现你的才能,就是所谓的平台。
干什么事都四平八稳、按步就班,你想出人头地很难,连个教授都评不上,更别想当什么大师。
正所谓“千里马长有,而伯乐不长有”,即使有伯乐发现了你是千里马,还得有适合你奔腾的战场。
那时中国有文化知识人太少。
人民上不起学,有远见有抱负的人看到了上学学文化是唯一能改变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唯一出路因对教育和培养人才改起了高度重视。
相关文章
- oppo如何进入私密相册
- 情深深雨蒙蒙方瑜怎么死的
- 笔记本如何连接wifi
- 王民忠(关于王民忠介绍)
- 平凉市甘肃医学院是几本院校尽快回答
- 粕怎么读 粕的拼音是什么
- 泰国国王(关于泰国国王简述)
- 学宪法讲宪法心得体会(学习宪法心得体会5篇)
- 劳务是什么?
- 环保酵素怎样制作方法(环保酵素的制作方法)
- 什么是喜欢什么是爱 喜欢和爱的区别经典回复
- 湘潭大学金融学专业
- 无花蔷薇,李李翔无花蔷薇大结局
- 建行手机银行转账限额怎么办(建行手机银行转账限额是多少)
- 清洗空调的方法是什么
- 难以释怀什么意思解释一下(难以释怀的意思)
- 重庆市城建档案馆新建地址(重庆市城建档案馆)
- 辽师官网(辽师)
- 正怎么读,如正读音
- 什么是愚人节的真话(什么是愚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