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礼一般在一天什么时候举行
可能我们也会经常看一些古装电视剧或者电影,里面也会有一些新人嫁娶的场景,有些可谓是十里红妆,场景令人非常震撼,新娘穿上大红的喜袍,带上一系列的金黄的头饰,听说有些可以达到十几二十斤重,化上精致的妆容,等待着自己的驸马来接亲,新郎官可能就会穿着喜庆的大红袍,做着马来迎娶新娘子。那你知道古代婚礼时间是白天还是晚上吗?如果不知道,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古代婚礼一般在一天什么时候举行
古时候的婚礼是:晨迎昏行,早上男方去女方家迎娶新娘,黄昏举行婚礼仪式。“婚”字,拆开为“女”“昏”,其中“昏”即黄昏时刻
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故而得名。古代人们举行婚礼大约要经过六道程序,它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等。其一,纳采,即相当于现代的求婚。由男方托媒人向女方发出求婚的意向,若女方同意议婚,男家则请媒人携礼物去女方家正式行聘。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不仅男方要设宴款待媒人,而且女方也要以酒热情招待媒人,以促进双方的“天作之合”。
在古代,媒人带往女方的礼物,因地位、身份不同也有所不同。西周之前,公卿用“羊羔”,大夫用“雁”,士用“雉”,西周以后均用“雁”。汉代以后,又用“酒”其二,问名,这是订婚程序的开始。由媒人到女方家问清女方的名氏、排行、出生年月日,然后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学说,与男方的生辰八字相对照,如果相克,便就此作罢,如果是相生便开始进入“纳吉”程序。
二、古代人一般在一天中什么时间段举行婚礼
据史料记载,“婚者,谓黄昏时行礼,故曰婚”。也就是说,晚上举行婚礼才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婚礼习俗。古代一直有“上午接亲,晚上拜堂”的说法,中国古代迎娶新娘都是在黄昏以后。“结婚与黄昏”中“婚.昏”同音,也是古代人在晚上结婚的例证,说明女人在黄昏结婚后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唐朝的婚姻:缔结:即定婚和成亲。传统“六礼”中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币(下彩礼)属于定婚的程序,择日、亲迎属于成亲的程序。可见,即使传统礼仪,定婚的程序有四套,是重点。
婚礼礼仪中,入洞房之后,还有若干注意事项。 其一,却扇,古时,新妇多用扇遮脸,需待交拜后去之。称为“却扇”,和前面说过的催妆诗一样,男方也要做却扇诗。抄一首:
三、古代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现在人结婚大多选择在上午举行,最迟也就是中午,可你知道吗?古代人结婚通常都在下午或者晚上,大家看结婚的婚字,就是一个女,一个黄昏的。为什么古代人都是在下午结婚呢?原来,在上古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期间,流行抢 婚这一习俗。所谓的抢婚就是男子叫上自己的伙伴,趁着黄昏出去抢夺妇女,并逼迫她们和自己成婚。
在《周易屯》爻辞中记载道:屯如遭如,乘马班 如,匪寇婚媾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意思是说:一帮貌似强盗的马队过来抢夺妇女,不愿服从的妇女泣泪涟涟,拼命呼喊。后来这种抢夺妇女逼迫其结婚的习俗被人们抛弃,但是其中的某些仪式却保留了下来。
所以,下午结婚就成为了古代人的主流,大家看电视剧也能发现,新郎官拜完天地之后和亲朋好友一起开怀畅饮,喝醉之后,就可以回到房间和新娘子洞房花烛夜了,时间刚刚好。
一般古代人结婚,认为“婚”就是应该在黄昏,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一般会在黄昏时刻进行婚礼。古代的婚礼有很多讲究,也很看重吉日吉时,不能耽误。还有就是一般来说洞房前不能见面,现在有些地方也还有这个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