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四书五经都有什么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四书五经都有什么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来源:互联网转载 时间:2025-05-24 02:07:01 浏览量:

“四书五经”分别是什么?

四书和五经的总和。

四书: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四书五经都有什么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五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泛指儒家经典。

四书五经都是什么

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四书五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四书五经详细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分别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刊。

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战国竹简,经专家鉴定,其内容全部都是古书,其中有许多经、史一类的文献,此次公布的清华简中。

四书五经都是什么啊?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是:《尚书》《易经》《诗经》《礼经》《春秋》

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

四书中的《大学》《中庸》是五经《礼经》中的《礼记》中的两篇。

《论语》的内容是:孔子讲的话和少量孔子徒弟讲的话。作者是孔子的再传弟子。《论语》共二十篇,前十篇价值更高,因为后十篇是战国中期更晚时候的儒生所做。论语从孔子讲学到成书,辗转了数十载,很多话和意思,都不是孔子的原话原意了,但仍然是孔子原话,原意最多的书,所以对于研究儒学的后人意义重大。

《孟子》共七篇,是孟子弟子所做。主要记言,反应了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

五经:【说五经前特别说一句。五经的作者不是孔子,只是孔子是第一个开门收徒,第一个把贵族的书籍给平民看的人。他的最大贡献是让五经普及于一般人。所以后人会说五经是孔子编的。】

《尚书》:是王和贵族讲的话(记言多,记事少)。是上古的史,虽然《尚》从周传抄到秦,再到汉的过程中,很多内容因为书简烂掉,被改写。但是后人知道夏商周的事,多亏有尚书。尚书分五部分:1.典:记君王的事 2.谟:记臣对君的言论3.训:记一般政事的议论4.诰:记一些文告5.誓:誓言,誓师之词

《易经》是讲的八卦,是占卜的书。八卦重叠出六十四卦,每卦六爻,组合出三百八十四爻。从卦爻中可知那些事可以做,哪些不能做。直到秦汉时,才将他放入儒学,注入哲学思想,慢慢哲学化。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和雅用于交际。风多抒情,雅用于尊贵的客人。颂是祭祀祖先时用。

四书五经都有什么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礼经》又分为三部分《仪礼》《周礼》《礼记》。其中《周礼》传说是孔子做,实际是战国末期,天下快大一统了。齐人设想统一全国后,在天子下设六个大官,每个大官下设六十个小官。(西汉篡权的王莽就是看了这本书,做得过于理想化的改制)《礼记》是儒家散文。

四书五经都有什么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春秋》传说是孔子所做。实际是孔子学生抄写的鲁国编年史的删减版。虽然是编年史,但因为是大事记,过于简单,要配合《左传》一起看。

四书五经有哪些

四书五经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左传》。

《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儒家的九部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它们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南宋朱熹将此四种书加以注释,合辑为《四书章句集注》,由此始立“四书”之名。

“五经”名始立于汉武帝时,立“五经”于学宫,取得了统治思想和学术的最高地位。《四书五经》记载了中国古代的典章文物的历史资料,论述了儒家的哲学、政治、伦理、文化与教育等思想,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易经》

《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诸经之首,三玄之一。《易经》包含《周易》,就是各种变化,孔子定为五经之一,计有24070字,分本经和大传两部分。本经包括八卦、重卦、卦辞、为易有主体,故称为经。

大传包括上彖、下彖二、上象三、下象四、上系五、下系六、文言七、说卦八、序卦九、杂卦十,此十者合称十翼。《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

《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扩展资料:

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所以称为 “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

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五经是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 转乾企业管理-攻考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