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取得利息收入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利息收入是指企业将资金提供给他人使用但不构成权益性投资而取得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等。对于企业取得利息收入,应如何做会计分录?
收到利息收入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财务费用-利息收入
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他人使用本企业货币资金的时间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金额。按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金额,借记”应收利息“、“贷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利息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
用银行存款支付短期借款利息的会计分录
借:应付利息(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借入短期借款: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
计提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归还短期借款:
借:短期借款
应付利息(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短期借款的含义
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款项。短期借款一般是企业为了满足正常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或者是为了抵偿某项债务而借入的。短期借款的债权人不仅是银行,还包括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其他单位和个人。企业应通过“短期借款”科目,核算短期借款的取得及偿还情况。该科目贷方登记取得借款的本金数额,借方登记偿还借款的本金数额,余额在贷方,表示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本科目应按照贷款人设置明细账,并按借款种类和币种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利息收入怎么做会计分录
银行存款取得的利息收入,一般是用来冲减财务费用的,因为财务费用的余额一般在借方,所以,可以用借方负数(红字凭证)来表示。
取得利息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财务费用——利息收入(红字)
扩展资料:
1、编制会计分录的步骤:
第一,分析经济业务涉及的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还是收入、费用(成本)、利润
第二,确认会计科目,记账方向(借或贷)
第三,确定记入哪个(或哪些)账户的借方、哪个(或哪些)账户的贷方
第四,确定应借应贷账户是否正确,借贷方金额是否相等。
2、格式和要求
第一,先借后贷借和贷要分行写,并且文字和金额的数字都应该错开在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情况下,要求借方或贷方的文字和金额数字必须对齐。
第二,贷方记账符号、账户、金额都要比借方退后一格,表明借方在左,贷方在右。
利息收入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利息收入的会计分录做法如下:
一、分析经济业务涉及的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还是收入、费用(成本)、利润。
二、确认会计科目,记账方向(借或贷)。
三、确定记入哪个(或哪些)账户的借方、哪个(或哪些)账户的贷方。
四、确定应借应贷账户是否正确,借贷方金额是否相等。
利息收入的处理: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他人使用本企业货币资金的时间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金额。按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金额,借记“应收利息”、“贷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利息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
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亦称“记账公式”。简称“分录”。它根据复式记账原理的要求,对每笔经济业务列出相对应的双方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在登记账户前,通过记账凭证编制会计分录,能够清楚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归类情况,有利于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和便于事后检查。
每项会计分录主要包括记账符号,有关账户名称、摘要和金额。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简单分录也称“单项分录”。是指以一个帐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