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形于色意思
“喜形于色”意思是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十分高兴。
成语出处:
高允终于喜形于色,对别人说:“上天对我恩重如山,照顾得真是无微不至,让我很好地安度晚年。”——(北朝·北齐·魏收《魏书·高允传》)
释义:
高允终于把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对别人说:“老天爷对我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无论如何细微,都能周全照顾到位,让我能够好好度过晚年生活。”
拼音:xǐ xíng yú sè。
近义词:眉飞色舞、喜上眉梢。
反义词:闷闷不乐、忧心忡忡。
成语结构:主谓式。
用法: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例句:他每次从矿山回来,总是喜形于色。
造句:
1、看到考试成绩单的时候,有的喜形于色,有的心神不定,有的唉声叹气。
2、他这次考试考得很好,整天喜形于色。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魏国的大臣高允生病了。高祖和文明太后便派御医李修前去探视,高允一边感谢皇恩,一边若无其事地对李修说:“老臣虽然年事已高,但行动灵敏,身体强壮,也没有什么病。请皇上放心,老臣愿为国家再尽一点绵薄之力。”
李修回到官内,向皇上复命探视的结果。他悄悄地对皇上说:“高允表面上看没什么病,但身体内有异常情况,恐怕是不久于人世了。”皇上让李修保密,派使臣赐给高允许多御用的珍奇宝贝、美味佳肴,以至酒米油盐醋等应有尽有,大约有100多样,都是些上好的货色。皇上还经常派人到高允家去慰问,嘱咐高允好好照顾自己。
这样过了许多天,高允在一个深夜去世。就在全家人为高允操办丧事的时候,皇上下诏赏给了1000匹绢、2000匹布、500斤棉、50匹锦、100匹朵采、1000斗的谷子,用来帮助高允的家属操办丧事之用。像这样的赏赐和荣耀,自北魏开国以来尚未有过。等到高允要下葬的时候,皇上又以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将军等官衔相赠,同时赐给他谥号为文,真是一项荣耀。
成语寓意:
人们经常用“喜形于色”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情绪和表情相一致,说明这个人表里如一,真实可信。然而在生活中,有很多人习惯压抑自己的情绪,努力让自己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相对于情绪化的人来说,成熟、稳重的人更值得信赖,因此有人为了在他人心中留下好的印象,而压抑自己的真实情绪。第二,在人际交往中,为了不让对方一眼猜透自己的心思,也会压抑自己的真实情绪。“喜形于色”就是指人的各种表情都反映了人的内心,而自己的内心若是被别人洞察了,这是危险的事情。中国古代有一句古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说的是为人处世的一种至高境界,一直为世人推崇。无论在工作与生活中,就算达不到这样的境界,也可以从最简单的内容做起――不喜形于色。因为人们的喜怒哀乐,大多能从表情中看出来,学会在沉稳中历练才是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