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悖论
什么是节约悖论?节约还有害了不成?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就像小孩子拿到零花钱不知道怎么花一样,经济学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储蓄和消费哪个更好。
自由市场主义者,像哈耶克和弗里德曼认为,即使在经济困难时期,节约和储蓄仍然是最好的。
这样银行就能把储蓄用于投资,建立新工厂,发展新技术,提高生产力。
这样即使新技术可能减少工作岗位,降低薪水,新兴事业也会需要雇佣更多人手,最终失业率还是会下降。
逻辑很简单,至少从长期以来看是这样,但是另一个主张“人生苦短”的家伙——凯恩斯认为,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因此,为了避免失业的阵痛,***应该增加支出,创造工作机会。
如果***勒紧腰带,而民众和企业也不愿花钱,消费就会下降,失业也会变得更严重。
这就是所谓的“节约悖论”。
因此,凯恩斯建议***要加大投入,当人们乐意时再收税。
可是,让人们乐意去交税,却是连凯恩斯都完成不了的任务。
点到为止吧。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简单的理解,可以这样来认识这个问题。
每个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从长期来看,在一个经济系统中,生产出来的商品最终都要转化成消费。
但对于经济系统中的个体来说,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多余消费的产品的价值时,就会产生价值结余,从而实现净资产积累。
当其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大幅高于消费的产品的价值时,其净资产就会快速增加,从而成了相对比较富裕的人。
然而,这对于个体而言是成立的。
一旦整个经济系统中的个体都这样做,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没有了消费市场,生产得越多,产品过剩越多,从而导致产品价格下跌,从而经济系统中的每个个体就没有了扩大生产的动力,甚至出现经济萎缩。
因此,崇尚节约本身没有问题,毕竟不能浪费资源,从这个层面来说,节约是有利的。
然而,如果每个人都节约,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没有消费市场,生产的产品多乐,反而成了一种相对浪费,使得经济系统无法循环和扩大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