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来源:互联网转载 时间:2025-07-10 04:39:17 浏览量: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明知是死,荆轲为何还是义无反顾去刺***秦王?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名声气节看的比生命还重要,我们熟悉的许多侠客的行为都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生产的。

荆轲刺秦虽有反暴秦的因素,但更主要还是为报答燕太子丹的友情,那时的人一诺千金,真能为有恩于已或有共同志向的人而死。

例如,荆轲担心缺少进见秦王的礼物,樊于斯竟毫无怨言立即把自已的头献给他充当礼物,这做法为让人非常震撼。

正所谓"直为云泥相去远,一言知已***身轻"啊!而荆轲视死如归地去刺秦王的勇气也相当感人。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历史发展自有它的规律和必然性,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也自有后人评论。

但荆轲这种临死还不忘"必得约契以报太子"的舍身取义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荆轲应该是知道此次前去行刺凶多吉少,但是心中也难免会有一丝成功的期望。

事实发生之前又有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在我个人看来,荆轲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的,意思是把自己生死置之度外,行与不行,任何后果他都可以接受。

假如成功了,会缓解一下燕国的危急处境。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就是表明了行刺告别前的一种悲壮氛围。

© 转乾企业管理-攻考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