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的资料简介主要作品(季羡林的资料简介)
1、季羡林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2、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今并入临清市)。曾就读于济南三河街小学、济南一中、山东大学。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方文学系。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与德国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语、巴利语和土霍洛语。1941年,他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同年秋,经陈寅恪推荐,季羡林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办东方语言学系,并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 78年,他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兼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1984年,研究所成立,他被重新任命为北京大学南亚与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古代文献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该书已编为《季羡林文集》,共24卷,内容包括古印度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印度历史文化、中国文化与东方文化、佛教、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糖史、叶火谭、随笔、序跋、梵文及其他语言文学作品翻译等。
3、季羡林认为,文化交流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人类必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前进,而人类进步的终极目标必然是某种形式的大同。近10年来,季羡林积极参与国内东西方文化问题的讨论,也贯彻了这一思想。季羡林人类文化分为四个系统:中国文化系统。印度文化体系、***伊斯兰文化体系、古希腊罗马以来的欧美文化体系,前三者共同构成东方文化体系,后者则是西方文化体系。季羡林为东方民族的复兴和东方文化的复兴而呐喊,提出东西方文化的变迁是从河东到河西的三十年,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季羡林表达了一种历史的、宏观的观点,也是对长期统治世界的欧洲中心主义的积极反应。
4、季羡林1946年从德国回国,受聘于北京大学,创办了东方语言学系,开辟了中国东方研究的学术园地。在佛经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他创作了许多作品,成为享誉世界的东方学大师。有季羡林这样的学术大师,是中国东方学的幸事。
相关文章
- 林丽渊现在做什么(林丽渊)
- 鲫鱼汤怎么做好喝又营养(鲫鱼汤怎么做)
- 水手 歌词(回味美好歌词(水手))
- 1700克有几斤
- 儿子结婚请柬邀请函怎么写
- 简单又炫酷的转笔技巧(转笔技巧)
- 大连财经学院宿舍条件怎么样 有独立卫生间和空调吗
- 跳舞solo是什么意思
- 男方生育保险能报多少钱,生育保险计算方式
- 2018年每一个月各有几天
- broccoli
- 盎怎么读组词(盎怎么读)
- 上海10号线地铁首末班车时间
- 2020年春运时间开始结束是几号(春运火车票什么时候可以预定)
- 无置喙成语,跟一二有关的成语
- 池晟俊(关于池晟俊简述)
- 描写景物的 什么
- 探秘LOL吸血鬼:德莱文与致命魅力
- 中国移动有什么好的套餐(中国移动套餐有哪些)
- 创意设计(关于创意设计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