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与问答 > 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

来源:互联网转载 时间:2025-04-18 04:07:09 浏览量:

什么叫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鉴赏方法“以意逆志”是什么意思?“以意逆志”是什么意思?以意逆志的意思

1、“以意逆志”汉语成语,拼音是yǐ yì nì zhì,意思是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出自《孟子·万章上》。

2、原文:《孟子·万章上》:“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3、译文:《孟子·万章上》:“不要拘泥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泥于个别词句而误解作品完整的意思;能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才是懂得了阅读作品的正确方法。

怎样理解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出自《孟子》的《万章章句上》。

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诗人的本意。

要通过自己读作品的感受去推测诗人的本意。

“以意逆志”的命题, 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名言,直到今天,仍然受到现代文学批评专家、学者们的重视。

作品名称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创作年代战国作品出处《孟子》文学体裁语录体散文作者孟子及其学生作品原文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①志,是为得之。

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子遗②。

信斯也,是周无遗民也。

作品注释①逆:揣测。

②靡有:没有。

不遗;二字同义,都是“余”的意思。

作品译文所以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诗人的本意。

要通过自己读作品的感受去推测诗人的本意,这样才能真正读懂诗。

如果拘于词句,那《云汉》这首诗说; “周朝剩余的百姓,没有一个留存。

相信这句话,那就会认为周朝真是一个人也没有了。

作品读解孟子是在和学生咸丘蒙讨论有关大舜的事迹时顺便说到读诗的方法问题的。

但他的这段话,尤其是关于“以意逆志”的命题, 却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名言,直到今天,仍然受到现代文学批评专家、学者们的重视。

所谓“诗言志”,语言只是载体、媒介。

因此,读诗贵在与诗人交流思想感情。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 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情动而辞发”是“诗言志”;“披文以入情”是“以意逆志”。

刘勰发挥的,正是孟子的读诗法。

至于现代批评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强调鉴赏者的再创造,那就和孟子“以意运志”的读诗法相去较远了。

孟子说“以意逆志”,翻译过来,就是拿自己的理解,去契合作者的心思。

我知道有一个说法,什么文本脱离了作者之手,就不属于作者本人了,可由读者创造性的解释。

这常作为中学生不想好好作阅读理解的借口,但这样是滥用文学接受的规律,读者没读懂文章之前,最好是尽力的迎合作者的原意,而不是创造性的解读。

若根本看不懂人家的文章?这种阅读能力不是哪位老师一句话,就可以给到学生的,有了学校中训练的阅读方法,读者能理解作者到什么程度,要凭他自己的学识阅历,和有关作家作品的各种了解。

比如,了解创作背景,作家人格,成语典故,宗教知识,而大量阅读该作家相差不远的一些作品,与该作家相关联的一些他人作品,也是一种方法。

TAG: 以意逆志

© 转乾企业管理-攻考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