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与问答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来源:互联网转载 时间:2025-06-04 04:08:02 浏览量: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本文简介:创设情境,感悟生命——《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满、橱窗、闪烁、灵魂。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本文内容:

创设情境,感悟生命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满、橱窗、闪烁、灵魂。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于穷苦人民的深深同情,以及对贫富不均的社会制度的强烈不满。

教学准备

学生:读熟课文。查阅“安徒生”和“圣诞节”的有关资料。

教师:准备自制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忧伤曲》音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今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度过的?(生:……)(师:是啊,大年夜是团聚的时刻,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好吃的,有好玩的,孩子们多么幸福!但是,在19世纪遥远而古老的丹麦,安徒生的故乡,有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要在街上卖火柴。谁知道她在街上卖火柴发生了什么事吗?我们上课再来交流。

二、揭示课题,汇报预习

1、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19

卖火柴的小女孩。

2、简介作者。

3、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充分预习,谁来说说课文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卖火柴

擦火柴

冻死街头

三、创设情景,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通过交流,老师感到大家很喜欢这篇课文,感受到大家的自信。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的情景。

2、创设情境:你听,风在凄厉地吼叫,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夜是这样的黑暗,天真是冷极了。风雪中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走着……(放课件。请看大屏幕。)

3、同学们,从表情上看,大家都很动情,也很投入,可要领略这位来自丹麦的童话大师笔下的精彩还必须读读课文。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4自然段,看看能不能结合具体语句谈谈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根据学生的谈话板书:非常寒冷、饥饿、痛苦、非常孤独。这个小女孩真是太贫穷、可怜了。

4、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你喜欢读哪句就读哪句。他读的和你感受到的一样吗?评读。你再听听其他同学的建议。自由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指名配乐朗读。放《忧伤曲》。

5、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呢?(学生:温暖、食物……)对啊,可小女孩又冷又饿,又不敢回家,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她一无所有。于是,她一次次擦燃火柴,那小小的火光能安慰这个可怜的孩子吗?下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示新课

二、深入学习课文5—11自然段

1、天是这样冷,小女孩“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课件出示这一句)同学们,仔细读读这句话,想一想此时小女孩在想什么呢?

2、学生谈体会。同学们谈得真好,小女孩忍耐不了寒冷,课件出示:“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3、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她都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1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填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4、交流表格填了哪些内容。

5、深入探讨:同学们已经填完了表格,了解了课文内容。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这么多美好的事物,他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请把作者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吧!(学生动笔写)

6、学生写完了。同位两个先交流一下刚才所写的内容。然后全班交流。

小结:同学们写的真好,老师也被你们的真情打动了。现在就让我们再来看看小女孩擦燃火柴的情景吧!(放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的FIASH课件。)

7、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悟,再来读读小女孩的话,再来感受这个孩子悲惨的命运吧!

指读。评读。自己练读。指名配乐朗读。同时播放《忧伤曲》。

8、体会“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的含义。(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

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看看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小女孩冻死街头很悲惨,作者为什么在最后一句话中却写到两个“幸福”呢?

全班谈论,交流。

2、老师小结:这是含泪的微笑,悲惨的幸福。(放课件:放小女孩冻死的片子。)这个可爱的孩子在大年夜冻死了,她走的那样悲惨,(板书)她还那么小,当作者写下这两个幸福时,他的心情和我们是一样的,让我们带着深深的同情,感受着作者的心情,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放《忧伤曲》音乐)。

四、在《火柴天堂》音乐声中写“同情卡”

板书设计:

第几次擦燃火柴

幻景

现实

渴望

第一次

火炉

寒冬

温暖

第二次

烤鹅

饥饿

食物

第三次

圣诞树

孤独

欢乐

第四次

奶奶

痛苦

疼爱

第五次

飞走

冻死

幸福

© 转乾企业管理-攻考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