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有几层意思?
“四海无闲田”,说明农民不懒,种地到边。
这就预示了丰收在望,除了天灾人祸,人人是皆可活的。
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出现了“农夫犹饿死”的状况。
那么“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揭示了几层意思呢?“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是唐代诗人李绅《悯农》其一中的三、四句。
全诗原文如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一层:社会及制度不公。
唐朝晚期土地制度实行的是“租庸调”,即20%的土地可以遗赠下一代,另外80%的土地在人死后归交国家。
这本身设计就存在缺陷,下一代若是人口多了,分户后得到的土地必然会更少。
唐朝晚期税收制度又是按统计的人丁数来交纳。
人丁少、土地较多,交了税能勉强糊口;相对于后代人丁多的,可想而知必饥不饱腹,遇到天灾人祸必然饿死了。
社会不平或制度不公,不仅坑害了农民,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二层:当政和富者不仁。
唐朝晚期社会动荡不安,一定程度上说明朝庭失去了控制权力。
各地军阀间相互混战、民不聊生,而朝庭平内叛、防外患都需要钱财消耗,必然加重税赋。
战争短暂停息后,土地都被官绅和大地主兼,失地农民更多。
农民只能当佃户,付租金而耕种,其收获结果被双重剥削掉了。
穷人帮富人攒,还说你穷人懒。
杜甫有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三层:低层农民的无奈。
农民耕种了广阔无垠的田地,没想到收获后,除了交税和租金外所剩无几。
这就是收获满满的,交出去了就两手空空。
有些时候,农民自己都犯糊涂:“这到底是谁吭害的呢?”另外,在当时的社会里,有七成人是不交税的,交税的仅占三成,且都是农民。
有的土地的农民稍微好点,那些失地农民就更惨了。
看一看《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钱愿天寒。
听一听《蚕妇》:“昨***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总之,“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作者透过现象看本质,既是对农民阶层生存状况的同情,又是针对社会制度残缺不全的辛辣讽刺。
现在是反过来了:四海有闲田,农夫没饿死。
相关文章
- 林丽渊现在做什么(林丽渊)
- 鲫鱼汤怎么做好喝又营养(鲫鱼汤怎么做)
- 水手 歌词(回味美好歌词(水手))
- 1700克有几斤
- 儿子结婚请柬邀请函怎么写
- 简单又炫酷的转笔技巧(转笔技巧)
- 大连财经学院宿舍条件怎么样 有独立卫生间和空调吗
- 跳舞solo是什么意思
- 男方生育保险能报多少钱,生育保险计算方式
- 2018年每一个月各有几天
- broccoli
- 盎怎么读组词(盎怎么读)
- 上海10号线地铁首末班车时间
- 2020年春运时间开始结束是几号(春运火车票什么时候可以预定)
- 无置喙成语,跟一二有关的成语
- 池晟俊(关于池晟俊简述)
- 描写景物的 什么
- 探秘LOL吸血鬼:德莱文与致命魅力
- 中国移动有什么好的套餐(中国移动套餐有哪些)
- 创意设计(关于创意设计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