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与问答 >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翻译中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翻译中文

来源:互联网转载 时间:2025-04-18 22:01:15 浏览量: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的翻译为: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

出自《礼记·檀弓下》的《苛政猛于虎》。

原文为:

孔子过泰山之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⑽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年轻人要记住这件事,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注释:

①过:路过。

②哀:伤心,悲痛。

③夫子式而听之:夫子:古代对师长的称呼,这里指孔子。式:通”轼“,指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扶着轼。

④使:派遣,让。

⑤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⑥壹似:壹:确实,的确。壹似:确实像,很像。

⑦重有忧: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重:重叠。

⑧而曰:乃说。

⑨然:是这样。

⑩舅:当时称丈夫的父亲为舅,即公公。

⑪子:孩子。

⑫焉:于此。

⑬去:离开。

⑭苛政:包括苛刻的政令、繁重的赋役等。苛:苛刻,暴虐。

⑮小子:古时长者称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孔子称他徒弟。

⑯识(zhì):通“志”,记住。

⑰于:比。

⑱曰:说。

赏析:

本文记载了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的故事。当地虎患严重,可就是因为其他地方有国君的苛捐杂税,所以她和亲人宁愿一直住在这里,以至于后来竟有多人连同她的亲人也被老虎咬死,只剩下她一人对着亲人的坟墓哭泣。全文以叙事来说理,深刻揭露了严苛的赋税对人民的残害。后来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成语,意思就是统治者的苛捐杂税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

出处简介: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到西汉前期《礼记》共有一百三十一篇。相传戴德选编其中八十五篇,称为《大戴礼记》;戴圣选编其中四十九篇,称为《小戴礼记》。东汉后期大戴本不流行,以小戴本专称《礼记》而且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郑玄作了注,于是地位上升为经。书中还有广泛论说礼意、阐释制度、宣扬儒家理想的内容。

启示:

当权者对老百姓施以苛刻繁重的赋税、劳役,使百姓苦不堪言,深刻揭露了社会残暴的政治对人民的残害,体现出对老百姓来说残暴的政令才是最危险的。

© 转乾企业管理-攻考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