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牛弹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对牛弹琴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办任何事情,都必须看对象,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后人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比喻向不懂道理的外行人讲高深道理是徒劳的。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因为带有讥讽对方的口气,所以引用时必须区别对象。对于某些顽固的人来说,同他们讲道理,有时确实是“对牛弹琴”,白费劲儿。但是对于各种不同水平的群众来说,这个成语却不宜乱用。
对牛弹琴的成语出处
对牛弹琴出自:汉 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对牛弹琴的原文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对牛弹琴原文译文
公明仪为牛弹奏曲名是《清角》的音乐,牛低头依旧吃草。不是牛没听见,是不适合它的耳朵听。转而发出牛虻的声音,孤单牛犊的鸣叫声,那就牛马上摇摆尾巴,竖起耳朵,踮着小步仔细地听。
对牛弹琴的由来
公明仪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著名琴家,琴艺高超。《弘明集·理惑论》载有关于他的一则故事:“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由这个故事引申而来的成语“对牛弹琴”,人们常用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不过,也有一些人有着不同的理解。细读故事,可以见得。这一天,公明仪在草地上弹琴。看见一头黄牛在吃草,就突发奇想:琴声能同宇宙万物之灵气,那么给动物弹琴,它们也能听懂吗?于是,就面对着黄牛,弹起一曲《清角操》来。
虽然公明仪弹琴弹得津津有味,黄牛却没有任何反应,依然在低头吃草。公明仪没有放弃,继续尝试。他调整琴弦,弹奏出蚊虻的嗡嗡声,黄牛以为蚊虻来攻击叮咬,就甩起尾巴来驱赶;公明仪又弹出孤独小牛的哞哞声,黄牛就竖起耳朵,四下张望寻找小牛。
公明仪看见黄牛听到琴声有了反应,十分高兴。看来“对牛弹琴”,牛对琴声还是有反应的,只是牛对声音的理解与人有所不同。由此可以说,公明仪是第一位在动物身上进行音乐试验而取得成果的“科学家”。
现代科学对动物音乐试验的结果证实了公明仪的论断,就是动物对音乐有本能的反应。
对牛弹琴在讽刺什么
讽刺弹琴者不看对象,白费劲。
相关文章
- 林丽渊现在做什么(林丽渊)
- 鲫鱼汤怎么做好喝又营养(鲫鱼汤怎么做)
- 水手 歌词(回味美好歌词(水手))
- 1700克有几斤
- 儿子结婚请柬邀请函怎么写
- 简单又炫酷的转笔技巧(转笔技巧)
- 大连财经学院宿舍条件怎么样 有独立卫生间和空调吗
- 跳舞solo是什么意思
- 男方生育保险能报多少钱,生育保险计算方式
- 2018年每一个月各有几天
- broccoli
- 盎怎么读组词(盎怎么读)
- 上海10号线地铁首末班车时间
- 2020年春运时间开始结束是几号(春运火车票什么时候可以预定)
- 无置喙成语,跟一二有关的成语
- 池晟俊(关于池晟俊简述)
- 描写景物的 什么
- 探秘LOL吸血鬼:德莱文与致命魅力
- 中国移动有什么好的套餐(中国移动套餐有哪些)
- 创意设计(关于创意设计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