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土地改革
中国一共进行了3次大的土地改革。分别是1941年,1947年和1950年。
1、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意义: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2、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意义:这种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3、新中国成立后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颁布《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拓展资料:
土地改革,***对土地使用和制度等方面进行的大调整,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比如土地税收、产权改革、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等。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因此关于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可以说一直都需要进行。
一九四七年九月,中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柏坡村举行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于同年十月十日由**中央公布。2019年11月11日获悉,由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多部委参与制定的土地改革总体方案已成形并提交审议,预计最快可在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正式推出,并在2019年安排试点。
土地改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土地改革是指土地所有权的再分配,即把一部分人占有的土地转移给另一部分人所有。广义的土地改革不仅包括土地所有权的转移,而且包括土地租赁契约的改变。
土地改革是一种通常存在争议的社会安排或改造,其目的是使***能够管理土地的占有和使用。土地改革通常由***或***所支持的房地产商发起并重新分配,改革目标一般为耕地。有时土改会变为一种更具有革命性的计划,其中可能包括***的强行拆除或接受,这也是反对土改的主要原因之一。
无论世界各地,纵观其历史,人民对与土地有关的不满一直是挑起革命和其他导致社会动荡的最常见因素。对于在土地上劳作的人民来讲,土地所有者拥有着特权,即侵吞部分甚至大部分的产品然而并未对生产做出相应的贡献。这是阶级之间的不平等。
因此,土地改革通常是指土地所有权由人数相对较少的富有者、大量土地的所有者(如贵族、庄园、农场主,或通称为土地主)向那些耕作者的转让。但广义的土改并非完全是这样,***对土地进行的征收以及农业集体化改造亦被纳入。在改革过程中,部分转让会给予地主相应的补偿,金额从象征性的小数目至土地实际价值均有。而某些改革甚至不需要所有者同意,即土地革命。
在中国**和台湾,两次最著名土改运动分别为土地改革运动与耕者有其田运动。
相关文章
- 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高中政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 大足城南中学招生办电话(大足城南中学)
- freya
- 围棋学堂(围棋学研网官网)
- 请问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啥系,啥学院?
- 承德旅游攻略民宿(承德旅游攻略)
- 田原宇(关于田原宇简述)
-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怎么样?
- 深圳机场7线全程要多长时间
- 成人学校是什么意思
- 边际替代率怎么求例题
- 萌江湖(关于萌江湖的介绍)
- 婚礼仪式内容
- 流川枫的原型是谁,流川枫喜欢的是谁
- 国庆节放假通知2020年调休安排
- 中国比较有名的警官学院有哪些?
- 为爱痴狂简谱教唱(为爱痴狂简谱完整版)
- 20XX升学宴家长致辞(4篇)
- 柳荫公园,柳荫公园在哪里
- 酒泉到敦煌有多远